制作廣告專題片無疑是想把產品推廣出去,賣貨。要想讓廣告片帶來經濟效益,那么與制作出來的廣告片好壞有很大的關系。下面就簡單闡述下廣告專題片制作的5大誤區。
誤區一:創意無策略
無策略的創意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首先廣告專題片制作有個目標方向,沒有策略的創意就很難說走在一條正確的方向上。片面地追求離奇創意,把最重要的東西——策略忘記了,是現在很多影視創意人員易犯的錯誤。有事實證明,無數次的廣告創意之所以在客戶那里得不到認同,正是原因創意人員沒有把策略制定好。
誤區二:一味宣傳產品
很多企業的好勝心很強,一心想要把產品推出去,因此在與廣告片制作公司溝通時,一味的強調要宣傳產品。殊不知,他們走進了一種極端,以這種目的制作出來的廣告片常常會引起觀眾的反感。
廣告片中對產品宣傳是講究一定技巧的,要宣傳產品,但不能一味的叫賣,否則只會在浩浩商海中一沉到底。面對日益挑剔的消費者,企業要做品牌戰略,融入生活態度和理念,這樣才能迎合消費者。
誤區三:畫面主導一切,人物說話越少越好
觀看一段畫面,卻沒有聲音出現,能看懂是怎么嗎?電影為什么要配音樂,畫面與音樂相結合,能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。
人們看廣告只不過是在電視劇或欄目間歇中的輕輕一瞥,亦或是在這段時間做點手頭的事,聊天、倒杯水,很少有人會認真地關注廣告畫面,單憑畫面一閃,兩句廣告語,就讓別人了解您的產品、記住您的產品,往往難以實現。因為人們不僅沒有看到,也極有可能沒聽到您的廣告。
而相反,在人們視覺放松的同時,聽覺系統卻在照常工作,不論人們是否在面對廣告畫面,對其聲音都會自覺地接收。
誤區四:演員只要造型漂亮,不用會表演
廣告影片一個鏡頭時間較短(一般是1至3秒),也許正因為這樣,很多導演,甚至演員自己才錯誤地認為,只要外型或造型漂亮就可以,不會表演也照樣拍廣告。
對于某些類型廣告片,上述觀點也許適用,但對絕大多數廣告片來說卻是相反的。廣告影片慣于通過人物來展示商品,演員的健康漂亮只是廣告影片成功的充分條件,但絕非必要條件。演員會表演,生動的表情和語言能更好地表達產品的功能和內涵,即便是純擺pose(造型)的廣告,會表演的演員也能更好地領會腳本,能更好地表達產品的精神內涵。
誤區五:顏色越來越淡,畫面越來越暗
一個廣告影片,在拍攝完畢后,在進行后期畫面剪輯。在剪輯過程中導演、攝影、美術還可以對畫面的色彩、光影和構圖等做適當的調整,其中抽色方法是調色中常用方法之一。
或許是由于技術上的先進,導致了很多導演、攝影、美術過分追求藝術色彩、光影、構圖。一個廣告片如轉成正常健康的顏色便認為是“掉架”,沒有藝術品位。一個本應該明亮的產品變得十分昏暗(說是為了光影層次),一個色彩艷麗的畫面抽色成了近乎黑白(說是為了風格)。
這種做法對某些類型片是適合的,但不分具體創意,不分場合、時間,不從實際出發,不從消費者的欣賞水平和接受程度出發,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結果。
以上是深圳紅瓜子傳媒公司小編簡述的廣告專題片制作的5個誤區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如果還有其它問題可以與我們的客服聯系,讓專業的客服人員為你來解答。